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铸就了“奋进求是”的校训精神,基本建成了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进入国内同类高校高水平大学行列。
学校现有兰工坪校区、彭家坪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27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实验室面积8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约5.13亿元。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人(含国际学生392人),其中本科生22326人、研究生7668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7人,其中专任教师1620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00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7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0人。有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聘请1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飞天学者”39人。有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个,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70余人。《扎根西北数十载,潜心耕耘创特色: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本科招生专业,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1个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项教学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全国首批9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6个、教育部科研基地9个,有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58项,累计实现科研经费7.52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0项、国家社科基金2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248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专利1293项,连续多年获甘肃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验收的高校。
学校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与20多个省内外城市、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入甘肃省首批六家创新联合体,成立黄河流域水生态与水工程研究院、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酒泉先进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十三五”期间为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项目1600余项。省级智库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获评甘肃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与美国阿克伦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静宜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是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对口支援高校,近年来500多名教师出国(境)交流学习。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获批建设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与国外4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网络社区(易班网)试点高校,获得首批甘肃省“绿色学校”命名,获批建设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学院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及培育单位,5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得教育部“两学一做”支部风采荣誉奖,1个教师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资料更新2023年11月)
党委书记 | 任职时间 | 校 长 | 任职时间 |
牛载坤 | 1919.5--1920.7 | ||
水枏 | 1920.8--1943.7 | ||
崔雨田 | 1943.8--1945.6 | ||
蒲敏政 | 1945.7--1946.3 | ||
胡嘉善(代理) | 1946.4--1946.7 | ||
王绍文 | 1946.8--1950.12 | ||
周笃彦 | 1950.12--1958.4 | ||
朱培屏 | 1958.4--1958.6 | ||
朱培屏 | 1958.8--1965.3 | ||
靳汝骧(副书记) | 1965.3--1967.10 | 高树勤(革委会主任) | 1967.10--1971.3 |
程继章 | 1971.11--1972.12 | 程继章(革委会主任) | 1971.3--1972.12 |
马继孔 | 1972.12--1978.9 | 马继孔(革委会主任) | 1972.12--1976.12 |
李之钦 | 1978.9--1982.9 | 李之钦 | 1978.9--1982.9 |
李频如 | 1982.9--1983.6 | ||
张德邻 | 1983.6--1985.10 | 张德邻 | 1983.6--1985.10 |
陈剑虹 | 1985.10--1987.1 | ||
唐国选 | 1987.1--1992.6 | 陈剑虹 | 1987.1--1992.6 |
张弼 | 1992.6--1996.3 | 陈剑虹 | 1992.6--1996.3 |
刘秀芝 | 1996.3--1999.3 | 洪毅 | 1996.3--1999.3 |
刘秀芝 | 1999.3--1999.5 | ||
刘秀芝 | 1999.5--2002.9 | 王智平 | 1999.5--2002.9 |
王智平 | 2002.9--2005.1 | 袁占亭 | 2002.9--2005.1 |
王智平 | 2005.1--2005.3 | ||
王智平 | 2005.3--2008.3 | 李慧 | 2005.3--2008.3 |
王智平 | 2008.3--2009.5 | ||
王智平 | 2009.5--2012.8 | 王晓明 | 2009.5--2012.8 |
李贵富 | 2012.9--2015.10 | 王晓明 | 2012.9--2015.10 |
李贵富 | 2015.10--2016.10 | 夏天东 | 2015.10--2016.10 |
夏天东 | 2016.10-- | 芮执元 | 2016.10-- |
现任学校领导姓名 | 现任学校领导职务 |
夏天东 | 党委书记 |
丁虎生 | 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 |
李香枫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王全进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郑小平 | 副校长 |
吕文英 | 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统战部部长 |
韩建平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冀宏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彭珍瑞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立宗 |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 |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铸就了“奋进求是”的校训精神,基本建成了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进入国内同类高校高水平大学行列。
学校现有兰工坪校区、彭家坪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27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实验室面积8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约5.13亿元。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全日制在校生29563人,其中本科生22110人、研究生7061人、国际学生392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7人,其中专任教师1479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09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7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0人。有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聘请1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飞天学者”39人。有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个,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70余人。
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金属表面防护与延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72个本科专业,34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1个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入选全国首批9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6个、教育部科研基地9个,有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58项,累计实现科研经费7.52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0项、国家社科基金2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248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专利1293项,连续多年获甘肃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验收的高校。
学校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与20多个省内外城市、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入甘肃省首批六家创新联合体,成立黄河流域水生态与水工程研究院、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酒泉先进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十三五”期间为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项目1600余项。省级智库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获评甘肃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与美国阿克伦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静宜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是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对口支援高校,近年来500多名教师出国(境)交流学习。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获批建设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与国外4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网络社区(易班网)试点高校,获批建设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学院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及培育单位,5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得教育部“两学一做”支部风采荣誉奖,1个教师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招生对象
(一)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
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2023年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二)退役大学生士兵
在甘肃省应征入伍,退役且完成普通高职(专科)学业的应往届毕业生(以下简称“退役大学生士兵”)。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 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2. 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兰州理工大学2023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共有2个本科专业,总招生计划200人。各专业招生计划及各专项招生计划(免试入学计划、退役大学生计划、建档立卡户计划等)以甘肃省教育厅统筹协调下达的计划为准,具体另行通知。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科类 | 学制 | 备注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0601 | 理工 | 2 | 酒泉校区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080503 | 理工 | 2 | 酒泉校区 |
注:我校专升本学生需在新能源学院(酒泉市肃州区解放路66号)进行两年制专升本学习。
三、招录方式
(一)免试入学
免试条件参照甘肃省教育考试院《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甘招委发〔2023〕1号)文件中的规定执行。免试生招录入学具体办法请参照《2023年兰州理工大学普通高等教育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入学专业能力测试通知》。
(二)统一考试
除已被免试入学录取的考生外,其他考生需参加统一考试。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两部分,采取平行志愿招录方式。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测试大纲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公布)。考试内容、报名流程、资格审核、考试时间、录取原则等详见附件《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工作方案》(甘教发函〔2022〕9号)及附件《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甘招委发〔2023〕2号)。
四、收费标准
根据甘肃省发改委下发标准执行,与同专业普通本科生收费标准一致。
五、其他事宜
(一)广大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专升本考试招生录取政策及相关问题,也可以直接到学校现场进行咨询。
咨询电话:0931-2973947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兰州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行政楼401室)
(二)为保证考试招生工作过程的公平、公正,欢迎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考试招生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举报电话如下:
兰州理工大学纪委:0931—2911556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竞赛总决赛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此次大赛本科组共设立5个特等奖、12个一等奖、7个最具潜力奖等奖项。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牛辽中同学、2021级市场营销专业刘荣添同学和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樊菊贞同学组成的团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并荣获“一等奖”和“最具潜力奖”。
经过校赛、区域赛和总决赛预选赛的层层选拔,最终共有来自85所院校的88支队伍参加了总决赛。
参赛队伍赛前宣誓
各校参赛选手“HR模拟经营”环节同台竞技
各参赛队伍围绕赛前组委会公布的主题和框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对人力资源人员招聘、劳动争议、绩效反馈面谈等核心职业情景进行分析设计,并通过团队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绎。
“HR职业实战”环节
同学们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让每个人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撰文:牛莲芳;终审:穆龙)
指导老师和队伍成员合影